他年过七旬
几十年如一日
一心扑在老年教育事业上
七年免费教学 深受学员爱戴
紧跟智能时代 成为潮流先锋
社区学习楷模 坚持自我锤炼
他就是武陵区紫桥社区老年学校的“名誉校长”
王炳云
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】七年坚持免费教学 集体欢乐才是真
曾任城西办事处(现穿紫河街道)文化站站长的王炳云今年已经72岁了,在2002年退休之后,他一直活跃在街道的“夕阳红”艺术团,担任团里的乐手、队长。
现如今的王炳云,又成为了紫桥社区老年学校120余名学员的“名誉校长”、紫桥社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会员、第十三网格支部书记,多年来从事社区基层文化工作。2010年11月1日,紫桥老年学校正式成立,至今7年来,王炳云校长坚持免费教学,义务为紫桥社区老年大学尽职尽责,彰显一名党员志愿者的光辉本色。
每次紫桥社区老年大学教新歌,王炳云校长都是最辛苦的一位了。因为他都必须最先学、最先弹、最先熟练、备好课、记好教学提纲,为学员准备好一切。“虽然我老了,但是在教学方面我认为还是得紧跟潮流啊!要把知识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教啊,不能马虎!”王炳云语重心长的说。除了音乐课,王炳云还经常开设道德讲堂和党课。
▲课堂上,满腔热血的王炳云
▲教学现场
▲聚精会神的学员们
▲王炳云教学要求规范化,每个学员都必须有自己的文件夹,以便于整理歌词歌谱
学员们提起王炳云校长,都有说不完的话,道不尽的情。这么多年来,王炳云校长从不请假,更没有早退。把学校里的事当成头等大事。由于王炳云自己率先垂范,学员们没有不听他的。
【学员中的潮流先锋】玩转网络,紧跟智能时代
72岁的王炳云,能歌善舞,精力充沛,这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一件事。更出乎意料的是,现如今流行的微信、朋友圈、微博、新闻网站、视频网站等等,王炳云都玩的挺溜的,唱歌、跳舞、笛子、二胡、唢呐、电子琴也是信手拈来。
“现在都主张无纸化办公啦,虽然说不上赶上潮流,但是还是不能被潮流丢下啊,我们老一辈,千万不要害怕和排斥这些,这是好事啊!”王炳云笑着谈道。
王炳云自己建立了一个名叫“紫桥乐唱”的微信群以便通知大家各种教学信息,同时建立了一个平台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。“每次有活动我就在微信上通知他们,都不用一个一个打电话了,看!多方便”。酷爱古典文学的王炳云找到了一个学习的极好窗口,那就是网络。他常常在网上自行下载优质的、最新的诗词歌赋、文言文进行自学,并及时的关注字典的更新,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。他认为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责任,教学必须准确到位。
▲西藏跟班学习的旺姆受王炳云的感染也当起志愿者,教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唱歌
在王炳云的提议下,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,成立了党总支,挂牌老年业余党校,成立了老年志愿者协会。学员在学中乐,在乐中学。他还提出:老年大学要努力凸显组织特色;彰显教学特色;尽显人文特色;昭显有为特色;初显理论特色。老年大学要发挥五个作用:在两型社会中的校党总支、党员、教师起先锋模范作用;在经济建设中起参谋、智囊作用;在社会生活中起舆论导向作用;在营造和谐,维护稳定中起活血化淤作用;在弘扬优良传统作风中起示范作用。这些新理念和新运作方式的提出和实施,无疑给老年大学带来大发展,大跨步,大飞跃。
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。玩王炳云提出了规范化办好老年大学的标准,要把应城市老年大学办成“条件较好,质量较高,制度较全,颇具规模,影响深远”的规范化学校。围绕“科学建校,平安立校,规范治校,质量强校,和谐兴校,开门办校”的路子向前推进。
【活到老学到老】几十年如一日,坚持自我学习、锤炼
作为紫桥社区第十三网格支部书记,王炳云在工作中一向勤于学习,自觉锤炼,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,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善于洞察新的形势,具备较好的政治、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。
王炳云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,不断加强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;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善于洞察新的形势,培养自己眼光的敏锐性和思想的前瞻性。工作之余,坚持每天阅读各类报刊杂志,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注重自己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。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的学习,做到有内容、有笔记、有心得。他经常牵头组织社区公益活动、文体活动、科学发展观活动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……渐渐地,王炳云在紫桥社区老年学校的声誉越来越高,堪称学习楷模,口碑极佳,人气极高,学员们都离不开这为好校长了。
2013年王炳云被区委、区政府评为“学习之星”,2014年被区妇联评为“才艺型”家庭。
面对众多的荣誉,王炳云同志只是淡淡地说:“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,对未来的工作只是一种激励和动力,创新永无止境,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,还必须从零开始,从头再来,让紫桥社区的老年教育这面旗帜永远飘扬!”
素材来源:丹阳街道 / 信息员:唐鸿毅